上海自贸区扩容
推动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
119.5平方公里先行区,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作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步,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同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增设新片区不是简单的原有自贸实验区扩区,也不是简单的现有政策平移,而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
新片区具体“新”在哪里?
首先是有了更高的定位。临港新片区在上海自贸实验区其他片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试点政策的基础上,强调要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其次是丰富了战略任务。临港新片区强调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增加了“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等内容,撑起的不只是上海。
第三是突出了产业发展。临港新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特别强调要通过及、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在投资环境、贸易监管、国际人才流动以及税收等核心环节,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第四是将探索新型监管。此前,上海自贸实验区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临港新片区则将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一种新的类型,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监管政策。
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将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我国已设立的广东、天津、福建、辽宁、四川等12个自贸区。去年,海南全岛启动自贸区建设,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累计来看,各自贸实验区形成的202项制度创新成果已得以复制推广。
【综合8月7日《北京商报》陶凤文、《新京报》许雯文】
|